各县(区),漳州开发区、古雷开发区、漳州台商投资区、漳州高新区管委会水利(农林水)局:
为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重要要求,落细落实省委省政府、市委市政府《关于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》,助力稳增长、稳市场主体、保就业、防风险,确保上半年“双过半”、年终结果好,现就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要求、加快水利高质量发展,提出以下举措:一、发挥水利投资拉动作用。聚焦“一河一网一平台”,加快推进流域防洪防潮、安全生态水系、流域综合整治、城区内涝防治、蓄水工程、引调水工程、城乡供水一体化等7大类重大水利项目,以及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20类面上项目建设,确保全市全年完成水利投资46.84亿元以上。进一步规范水利投资统计,认真把握统计要求和统计口径,提高数据质量,确保统计数据不失真,如实反映实际情况。
二、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建设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水利工程建设。对在建项目,进一步优化施工计划,加强要素保障,完善现场组织,有序有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,保质量、抓安全,确保项目早完工早见效;对新开工项目,推动项目提速提质提效,尽快转入主体工程建设,多开施工作业面,及早形成有效投资和实物工作量。确保今年新开工27个项目以上。
三、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前期工作。配合省厅加快推进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可研编制工作;指导督促加快九龙江防洪工程芗城段(一期)、龙文段前期工作;同时,加强平和官峰、华安罗溪、诏安哈溪、长泰湖珠等一批中型蓄水工程以及九龙江北溪水闸改扩建、云霄县漳江(北江)水闸除险加固等项目前期论证,形成“开工一批、完工一批、推进一批”的良好格局。
四、积极谋划一批重大水利项目。按照国家部署水网建设规划要求,按照省厅“一河一网一平台”指导思路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,以联网、补网、强链为重点,加强水网互联互通,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再策划生成一批打基础、利长远的重大水利项目,如漳州主城区北片(浦南提水)生态水系连通及九龙江西溪(市区段)南部片区小流域生态流量保障工程等,着力提升全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、水资源调配能力、城乡供水保障能力、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、水网智慧化水平、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。
五、免征相关行业地方水利建设基金。配合税务局开展我市工业、物流、餐饮、住宿、公路水路运输、旅游等六大行业免征2022年度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事宜,相关行业判断标准按照现行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执行。
六、着力推动水利民生实事见效。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等3项列入市委市政府2022年为民办实事水利项目,确保完成年度任务。同时,扎实推进中小河流治理、山洪沟治理、小型水库建设及除险加固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等惠百姓中小水利民生项目,保障项目早日落地见效,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、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七、有效提升水利行政审批效率。聚焦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,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推进审批制度改革。市级审批水利建设项目推行“1+N”审批方式,合并单个项目多项审批,提高审批效率。用“一张清单”来规范和提升水利审批服务水平,事项清单化,清单具体化,确保审核审批标准统一。压缩审批时限,市级水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65%以上,“即办件”比例提升至70%以上。各县区也要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、优化审批流程、压缩审批时限,提高审批效率。
八、加快工程款拨付和预算执行。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拨付监管,水利项目法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工程款。实行合同价款先审核后支付的项目,要提高审核、签证效率,加快工程款支付,助力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纾困解难。加快政府采购预算执行,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,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,增加中小企业合同规模。
九、着力实现项目高质量建设。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,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控,防范重特大质量事故发生。建立工程质量激励机制,激励市场主体提高质量意识,争创优质工程。深度融合建设管理、信用评价、标后监管等系统,强化项目现场、建设市场实时联动和协同共享,积极推行BIM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的集成应用,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、信息化水平。
十、努力拓宽水利融资渠道。扩大水利项目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规模,2022年争取6.6亿元以上,进一步做好水利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库建设。贯彻落实水利部、国家开发银行《关于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》及水利部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《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,加大金融信贷资金对水利投入力度。加快水利工程竣工验收,积极盘活水利存量资产。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,切实规范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。
漳州市水利局
2022年6月23日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